为切实筑牢2025级新生创新创业思想根基,帮助学子们扣好大学阶段“实践创造”的第一粒扣子,10月16日下午,明德书院在嵩山路校区小礼堂隆重举办主题为“创变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——从0到1的底层逻辑”的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特邀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、第五届中国青年创业导师、“挑战杯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、河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王伟担任主讲嘉宾。讲座由明德书院副院长张雪萍主持,明德书院王丽波、李自新等老师参加。

讲座现场
讲座现场,王伟老师以“案例剖析+理论拆解”的方式,为新生们绘制了一份清晰易懂、可落地执行的“创新创业行动指南”。在阐释创新核心驱动力时,她通过对比“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”与“盲盒经济创造情感消费需求”两个典型案例,深入浅出地揭示了“解决问题”与“创造需求”这两大创新双核引擎的运作逻辑,引导同学们跳出传统思维框架,学会从生活场景中挖掘创新灵感。针对创业流程这一核心内容,王伟老师将复杂的创业活动拆解为“机会识别—商业模型构建—资源整合—落地验证”四个关键步骤,用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逻辑框架,为新生搭建起可学习、可操作的实践路径。
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条件,王伟老师特别聚焦学科竞赛、校园服务与新媒体IP孵化等“轻创业”实践场景,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并非遥不可及,起点就在身边。此外,结合多年指导经验,王老师还总结了大学生创业中“伪需求判断失误”“团队协作内耗”“资源配置失衡”等常见“坑点”,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“避坑指南”,帮助大家提前规避实践风险。

王伟老师做精彩分享
现场气氛热烈,不少同学表示“原本觉得遥远的创新创业,现在有了清晰的尝试方向”。
讲座尾声,张雪萍副院长代表书院作总结发言。她首先对王伟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表示诚挚感谢,高度评价本次讲座“案例鲜活、内容扎实,为新生点亮了创新创业的明灯”。同时,她鼓励2025级新生以本次讲座为起点,既要“学深悟透”,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思维能力,又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、拥抱“创变”精神,更要脚踏实地将创意转化为行动,在校园实践中书写属于自己的“从 0 到 1”成长故事。
此次创新创业专题讲座,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,更是一场思想的动员与实践的赋能。它成功打破了新生对创新创业的“神秘感”,为大家指明了“从理论到实践”的可行路径。未来,明德书院将持续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,通过讲座、竞赛、项目孵化等多元化形式,为学子们提供成长助力。让每一位明德学子都能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突破自我,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,成长为有想法、敢行动、能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