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来临前夕,为推动国防教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,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防灾减灾意识,5月17日,明德书院国防预备役连50余名队员走进河南省自然博物馆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活动。

志愿者合影
聆听防灾讲座,强化安全意识
活动伊始,队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李海兵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。李教授以本世纪我国重大地震案例为切入点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深入剖析了地震成因、预警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措施,着重传授了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,如室内安全区域的选择、逃生路线的规划等实用知识。讲座过程中,图文并茂的展示与生动有趣的互动问答相结合,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,有效提升了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。
投身志愿服务,彰显青春担当
讲座结束后,队员们迅速投入到为期 6 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中。他们根据分工,分别组成导览讲解、秩序维护、互动体验协助等小组,在博物馆各个展区有序开展服务。在“地球厅”和“生命演化厅”,队员们热情引导游客参观,并协助讲解员介绍地质演变与恐龙化石知识;在“防灾减灾展区”,他们结合讲座所学,向游客演示应急避险动作;部分队员还积极参与场馆清洁和人流疏导工作。尽管任务艰巨,但队员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其中,赢得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高度赞誉。一位游客称赞道:“这些年轻人既专业又耐心,让我们的参观体验更加丰富。”
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预备役连的优质服务表示衷心感谢,并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合作,共同推动科普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发展。
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有力地支持了博物馆的科普工作,进一步弘扬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,为自然科普事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。下一步,明德书院将建立制度化、常态化、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机制,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勇担使命、彰显担当。
责任编辑:胡金岗